山东,岱青海蓝,山海相望。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朴厚的山东人民,沐浴着东海的第一缕阳光,轻挽住黄河奔腾的缰绳,谱写出齐鲁文明不朽的华章。从儒家思想到沂蒙精神,我们引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潮流,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以全省文物为实证,叙说着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祭祀与战争,展示着古代文明发展与近现代奋斗的历程,表现了齐鲁人民奋发昂扬的气概和伟大的创造精神。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愿您在此驻足,倾听山东激越的历史足音,向既往致以温情的回眸!
展览包括总序厅及五个展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史前时期、商周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道之行(近现代)五个部分。展览着重描述山东地区历史演进的过程,突出展示山东地区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亮点,彰显对山东地区历史发展尤其是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和事件,将山东“六十多万年人居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三千年齐鲁文化发展史,近现代奋斗史”提炼为一系列走在前列的故事。
第一展厅:史前时期
重点表现山东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依靠莒县陵阳河墓葬的随葬品组合展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礼制的形成,同时配合章丘焦家和滕州岗上大汶口文化墓葬、临朐西朱封龙山文化墓葬棺椁等图片,以及龙山文化牙璋,陶鬶、蛋壳黑陶高柄杯等陶礼器文物展现山东史前文明的辉煌和对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此外,后李文化的陶艺术品,大汶口文化的开颅术、陶牛角号、陶器刻划符号、龙山文化陶文等,也是山东地区走在前列的实证。
第二展厅:商周时期
重点展示商人对东方的经略,孔子与儒家文化,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以馆藏青州苏埠屯商代大墓随葬品为主体,配合滕州前掌大和济南大辛庄等重要商代遗址的图片,展示商人对东方的经略过程以及留下的文化遗存。用场景展示齐长城的整体布局和重要关隘的位置,用盔形器加煮盐灶复原场景展示齐国盐业的发达与海洋文化。用场景展示孔子与儒家文化,用鲁国大玉璧等文物展示周礼。用场景展示稷下争鸣的文化科技繁荣景象。
第三展厅:秦汉隋唐
重点展示山东地区在统一王朝下的贡献。重点是用场景展示秦始皇封禅泰山,诏告天下一统,配合与统一相关的文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儒学在汉代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用车马出行仪仗展示汉代山东地区诸侯王的气势,用场景复原汉代铁器制造的操作链过程;用墓志与陶俑展示北朝世家大族的生活,用青州佛造像展示北朝时期山东的佛教文化。
第四展厅:宋元明清
该展厅重点展示被誉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黄河文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文化和陆海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的中外交流文化;天下第一家——孔府;宋代词坛“二安”李清照与辛弃疾。
第五展厅:大道之行——山东近现代历史文化
该展厅以近代中国内陆自主开埠第一城——济南为引子,以百年胶济铁路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展示近代山东人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的觉醒与崛起;“君与恩铭不老松”展示山东早期共产党组织及其活动,以“沂蒙精神”展示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击外侮,为建立新中国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