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始终秉持“学术立馆”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术研究的理论路径,逐步提升中心成员的专业能力。按照之前的学术会议部署,3月12日,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组织了2025年度第一次学术调研,在中心主任于秋伟带领下赴济阳三官庙汉墓博物馆考察学习。
出发前,成员查阅了济阳三官庙汉墓博物馆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馆藏特色及汉代石刻艺术的基本情况。首先赴济阳区博物馆进行座谈,于秋伟首先介绍了山东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人员构成以及宗旨要求,济阳区文化和旅游促进中心主任、济阳博物馆馆长王邕向成员们介绍了济阳区画像石的相关工作情况。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春兰介绍了济阳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及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情况。会后,成员参观了济水韶音博物馆,郭怀福馆长向中心成员介绍了博物馆设立过程与基本情况以及相关藏品。下午,成员赴济阳三官庙汉墓博物馆参观。作为济南地区汉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汉墓本体通过建设博物馆实现了原址保护,成为山东汉画像石墓原地保护的先进范例,方便参观者直接进入墓室接触到1000多年前的汉代珍贵文物。
济阳三官庙汉墓为汉代家族墓地,共三座墓,其中已经考古发掘的为一号墓和二号墓。M1为带墓道的隔山式砖石混筑多室画像石墓,年代为东汉晚期。墓门向南,并列的双墓室间有甬道相连。双墓室不对称,东侧墓室比西侧墓室少一室。东侧墓室由甬道、前室、双后室组成。西侧墓室由甬道、前室加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共用画像40块,刻画像63幅。M2位于M1南侧,虽然规模没有M1大,但在同类墓葬中仍属大型墓葬。由单墓道和甬道、前室、中室、双后室组成。画像石共18块,画像32幅。
在参观过程中,成员对石刻上的题记与图像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涉及汉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民俗信仰等诸多方面。在现场大家对画像石上的图案表现、艺术风格等各抒己见,认为三官庙村一号墓画像呈现出不同面貌,反映出制作工匠的水平存在差异,结合墓室结构和墓主家族关系等,大家探讨了墓室建造时代是否存在差距的系列问题,大家纷纷表示后续会持续关注,认真思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汉代石刻艺术珍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结合理论研讨,提升中心成员的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中心成员对汉代石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激发了研究热情和创新思维。
特别是对于中心的青年成员来说,此次调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与资深专家的交流和互动,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工作,为石刻艺术研究中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山东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将加强与济阳三官庙汉墓博物馆等同类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汉代石刻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此外,我们还将积极策划展览与讲座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汉代石刻艺术的认知与兴趣,促进文化遗产的社会共享与传承发展。